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航天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背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贡献着智慧与担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航天级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成功应用于问天实验舱

南航自动化学院王莉教授领衔的“智能配电系统”团队面向空间站等载人航天任务,开展航天器智能并网控制及保护技术研究。针对空间站组合体复杂构型后各飞行器帆板遮挡引起的能源均衡配置和使用问题,建立控制模型,将固态功率控制器技术应用于空间站系统各智能配电器中,实现功率的通断控制和安全保护;采用智能并网控制技术实现空间站系统多飞行器之间能源系统并网供电,解决了能源的最优利用和统一调配问题。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占小红教授团队参与了长征系列多型运载火箭贮箱焊接结构研制任务,开发了跨尺度一体化建模与仿真技术,形成了火箭贮箱焊接应力与变形全局高精度调控策略,实现了5米级贮箱焊接变形小于千分之一,助力长征5B运载火箭顺利发射。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超级绝热复合材料材料课题组陈照峰教授、杨丽霞讲师开发的航天级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成功应用于我国问天实验舱低温实验保冷设备。团队历经六年,经过上百次实验开发出超低导热长寿命轻质纳米真空绝热板,突破了气相纳米氧化硅微结构调控、复杂真空成型和封装安装技术瓶颈,确保了真空绝热板性能长期稳定,获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在相同保温效果下,真空绝热板厚度仅为传统保温材料的1/5~1/8,解决了“问天”舱保冷设备轻量化与小型化难题,提高飞船内空间利用效率,为飞船开展超低温试验提供了解决方案。

南航师生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助力保障空间站运行

南航航天学院陈传志副教授领衔研发的定向装置油脂补加机构,已应用于我国问天实验舱的研制。该技术通过单驱多动纯机械联动润滑方案,解决定向装置传递链路复杂、摩擦大、误差累积致油膜厚度控制难的技术难题,可实现定向装置隔离域面的分区精准润滑,为我国实验舱的研制贡献了南航力量。

此外,还有很多南航师生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航空学院文浩教授团队“空间结构在轨自主组装的动态控制”、航空学院余莉教授团队“降落伞气动减速技术研究”、航空学院姚卫星教授团队“空间站伸展机构疲劳评估与试验验证”、航空学院王志瑾教授团队“空间站柔性太阳翼设计”、自动化学院吴红飞教授团队“空间站大功率电源系统”、机电学院田威教授团队“核心舱复杂结构原位多机器人协同装配技术”……多个项目都助力保障着空间站运行。

同时,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凡新、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主任设计师林涓等南航校友们汇聚力量,为“牧星”征程保驾护航。

直击“问天”发射,南航学子近距离感受航天魅力

为了让青年学生近距离感受航天魅力,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历程,问天实验舱发射之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组织“问天·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海南文昌观摩学习。

团队于7月16日抵达海南省文昌市,18日观摩长五B遥三火箭转运,24日集中到文昌淇水湾观摩问天实验舱发射。

现场观看问天实验舱发射,学生们感受颇深。南航航天学院2021级本科生翟昊璟说:“得知问天实验舱将要发射,我产生了一定要来文昌亲眼看一次火箭发射的想法。当火焰喷薄而出,火箭直插云霄的那一刻,我心中感到无比激动,为我们中国航天的傲人进步而自豪。作为一名航天学子,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更加认可,也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为航天报国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航天学院2021级本科生王兆寓说,作为航天学院的学生,能亲眼见证很幸运,更点燃了内心航天报国情怀的火种。未来,他将更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以航天点亮梦想,争取为航天强国之伟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 邵倩倩)

推荐内容